做好资源保障“排头兵”——甘肃省地矿系统以实干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做好资源保障“排头兵”
——全省地矿系统以实干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位于陇南市徽县的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兼顾经济、生态发展,打造绿色矿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郁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甘肃资源丰富,地勘事业谋划早、行动快,尤其在新一轮找矿行动中亮点频现,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日前在天水市举办的中国西部地矿(勘)局局长联席会第七次会议上,兄弟省份参会代表在交流讨论和实地考察后,纷纷为甘肃地勘事业近年来的发展成效点赞。
“立足主责主业,践行初心使命,全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甘肃高质量发展做好保障。”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赵玲房介绍,近年来,全省地矿系统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新需求,按照“提供能源资源安全,提供地质技术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支撑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布局,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中心工作,以提供能源资源保障为根本目标,全面谋划地质工作,夯实资源勘查基础,推动地质找矿突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矿产资源开发,持续规范绿色勘查,形成地质找矿合力,全省地勘工作水平得到长足进步。
聚焦主责主业 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强化基础地质调查,是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的前提。甘肃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巨大,镍、钴、铂等12种矿产保有储量位居全国第一,煤炭、石油、天然气、黄金储量居全国前列。
全省地矿系统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勘查,紧紧围绕北山、龙首山、阿尔金、西秦岭等重要成矿区带,聚焦金、铜、铅、锌等战略性矿种和优势矿种,加快推进地质找矿突破。一项项重大勘查成果,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资源基础。
作为全省唯一的综合性地勘单位,省地矿局从1956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地质“三光荣”精神,肩负起不同历史时期赋予地质事业的使命任务,先后发现了金川铜镍矿、白银铜矿、肃南镜铁山铁矿、玛曲大水金矿、酒泉晶质石墨矿、敦煌钒矿等为代表的大中型矿床180余处,各类矿产地1000余处。
“十三五”以来,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奖等各类奖项83项,现有各类甲级、一级资质48项。
强化技术支撑 助力绿色生态建设
甘肃生态环境脆弱,地理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高发易发。
全省地矿系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程紧盯汛期防汛减灾、隐患排查、应急调查、避险搬迁、工程治理等工作,先后参与承担“5·12”汶川特大地震、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7·22”岷漳地震等抢险救灾、恢复治理和灾后重建,圆满完成了以舟曲县“三眼峪”“江顶崖”“立节镇北山”等为代表的一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由于监测、预警、避险到位,我省连续两年交出地质灾害“零伤亡”人员的民生答卷,受到自然资源部的赞誉。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省地矿系统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承担实施了全省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和监管能力建设项目、重要流域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以及沿黄流域一大批生态环保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
2021年,受甘南州政府委托,省地矿局牵头编制完成《甘南黄河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方案》,项目通过竞争性评审,成功入围全国第一批“山水工程”项目。
地勘工作人员进行野外矿点检查。省地矿局供图
传承地质精神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特色农产品延链补链、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省地矿局积极承担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等项目,开展部分地方农业地质调查,在山丹县、岷县等地发现了富含硒、锗、锶等有益元素的土地,牵头编制了《甘肃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地方标准》《甘肃省第三次土壤普查样品制备流转技术规范》,积极开展土壤“三普”试点和河西地区盐碱地普查等工作,局属8家单位和5家实验室入围全省土壤“三普”机构名录,为甘肃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产品提供技术服务。
与此同时,通过对全省35个县(区)地质环境资源、地质遗迹调查,承担全省旅游地质调查、各类地质公园和地质文化村创建等工作,为市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服务。助力青海坎布拉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在全球17个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中排名第三。
赵玲房介绍,全省地矿系统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依托甘肃资源禀赋,聚焦地质找矿主责主业,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结合《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甘肃省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实施方案》,在编制完成《甘肃省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可行性报告》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甘南——陇南千吨黄金绿色勘查基地、酒泉“三稀”新材料勘查基地以及兰州盆地、张掖盆地地热资源,加快推进新一轮地质找矿战略突破行动,全力以赴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