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 契合兰州发展思路
信息兰州网消息 建设“无废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建设“无废城市”也与我市的整体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高度契合,涉及到工业、农业、生活、建筑等各个领域。如何建、怎么建?记者带着话题,分别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省市专家、学者。
有序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蒲泽元
“十四五”以来,市住建局以“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装配式建筑方面,目前全市获批1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依据近期各县(区)统计数据,城关区、七里河区、榆中县、经济区累计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的建筑面积约141.80万平方米。推动新型建材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搭建“兰州网上建筑材料市场”平台,现有七大类100余家企业成功申请入驻,为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蒲泽元说,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一要扎实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多元化发展,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清洁取暖改造,对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用能设备、配套设施等进行节能改造提升。有序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逐步提高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要求。加大绿色建筑项目融资支持力度,推进我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二要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进一步强化住建系统对装配式建筑设计、建设的监管力度,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新型墙材建材生产使用。
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 实现乡村绿色发展
兰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刘祥明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坚持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县级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处理点2个,建成各类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447个,包括442家农药门店回收点、3个村级回收点、1个其他回收处理点,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645吨,
刘祥明说,将继续做好农业农村领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与绿色统防统治等内容,科学指导病虫害防控,推进科学用药施肥,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负责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置企业的各类进销货台账、回收台账、处置台账的监督核查,确保回收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切实做好畜禽粪污污染防治问题整改,继续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强化源头防控,落实“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延伸制度。进一步扶持壮大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稳定农膜回收价格,健全回收网络。同时,加强尾菜处理利用技术指导服务,完善尾菜处理利用技术,切实提高尾菜处理利用率。
聚焦分类 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张丽霞
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兰州市城管委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聚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兰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贡献分类力量。
张丽霞说,自2012以来,兰州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2018年国家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之前,我市已经按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分别建成了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驰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中铺子),危废垃圾处理厂2座(金创绿丰、红狮),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园1座(兴盛源),为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基本实现了全市所有已分类居民小区和公共机构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规范生活垃圾收运车辆,现全市共配备生活垃圾收运车辆1485辆,其中:可回收物收运车227辆,有害垃圾收运车19辆,厨余垃圾收运车178辆,其他垃圾收运车1061辆。
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13座,其中: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园和综合性垃圾分类运营中心各1座,危险废物处理厂2座,卫生填埋场7座。
目前,全市54个街道、338个社区、3061个居民小区已全覆盖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各级党政机关和公共机构、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备率、居民知晓率、居民户数覆盖率、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无废城市”建设 我市条件具备
兰州市生态环境局核总工 张克侠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申请“无废城市”建设之前,已经开始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作为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领域之一强力推进,具备了建设“无废城市”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优势明显。
一是固废利用实践较早。进入新世纪后,我市全面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工作,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在分析、研究、管理、利用等固体废物管理和综合利用领域持续探索和实践,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二是政策措施较为健全。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推进实施,实现了固体废物从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全过程覆盖;三是创新管理不断强化。针对本市危险废物特点,探索研发危险废物再生利用和污染环境防治适用技术,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推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成果共享与转化;四是重点项目支撑牢固。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和引进先进技术打造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固废处理设施建设。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乡垃圾治理”等行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努力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和无害化焚烧处理工作。
张克侠认为,今后的工作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主要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加强全过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以及加强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无废城市”建设有助于兰州绿色发展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王伟红
兰州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固体废物具有污染环境和再生利用的双重特性,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是在一定时间和地点被丢弃的物质,可以说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通过推行固体废物分类和回收制度,强化固体废物的回收运输利用体系建设,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有助于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促进兰州市的绿色发展;是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开展清洁生产、建设“无废工厂”、推广绿色建筑、践行绿色生活理念,从源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次,通过加强固体废物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填埋和焚烧,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再次,通过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实现部分替代化石原料的生产和使用。从源头、过程、末端全生命周期,助力兰州市早日实现双碳目标;三是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将固体废物转化为资源,兰州在“无废城市”建设中鼓励企业开展废物回收利用和再生产,推动产业链的闭环化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无废城市”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田鸿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撰文指出,到2030年,我国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的产值规模将达到7万亿元至8万亿元,带动4000万至5000万个就业岗位。
因此,兰州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效益方面,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无废城市”建设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减量,通过废物分类和回收利用,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依赖,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型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无废城市”建设鼓励绿色产业的兴起,必将推动兰州市清洁能源、环保技术、固体废物处理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兰州在绿色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由于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将有效增加就业机会,预计年增加10000个就业岗位。
“无废城市”建设是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牛 炜
“无废城市”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
“无废城市”的理念与兰州市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与兰州市的整体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高度契合。自“无废城市”建设开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做好“无废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持续提升城市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监管水平,更好地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和经济发展共赢。
固废利用处置市场空间巨大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高级工程师 陶 亚
“无废城市”建设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经济效益巨大。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的固废市场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大环保板块。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要求,估计到2030年,我国固体废物领域资源化利用的产值规模将达到7万亿元至8万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兰州市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全市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2021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产生量达到530万吨,主要来源于化工、冶炼、电力等行业。当前全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水平相对较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市场空间巨大。兰州市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要以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为着力点,全面建设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打造以绿色制造、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的绿色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规模化、高值化发展,以循环经济产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通过构建完善“技术+政策+市场”体系,推动形成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梯次循环利用格局;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信贷支持,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支持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吕胜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