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突破打造助农增收典范 ——山东济南甘肃临夏产业协作实现互利双赢综述
定点突破打造助农增收典范
——山东济南甘肃临夏产业协作实现互利双赢综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俞树红 董志明
山东省济南市与甘肃省临夏州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以来,三年中,双方坚持以“以协作促发展”,聚力产业合作,从政策、平台、环境、园区、培训、消费等六个方面发力,打造济临东西部协作升级版。
“三农”是济南市与临夏州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以来的第一个突破口。针对临夏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济南市派出农业专家来临夏挂职,深入乡村破解难题,寻找合作“妙方”,推动济临协作逐步走向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结对伊始,济临两地就研究出台《临夏州促进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和6个实施细则,提出财政、用地、物流、消费、用工、金融等21条硬核支持措施,构建了以《若干措施》为纲、6个实施细则为目的“1+6”优惠政策支撑体系。《甘肃省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后,临夏州又出台奖补政策,最大限度发挥两个支持政策效力。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实施以来,每年落实企业奖补资金5000万元左右,撬动社会投资5亿多元,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
去年,济临合作成功举办“2022鲁企走进甘肃·临夏投资洽谈会”,来自山东的160多家企业积极了解临夏、认识临夏。一场活动,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31.58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17个,到位投资3.2亿元。
济临两地成立临夏州东西部协作专家智库,建设农牧产业、文化旅游、区域经济发展等7个领域专家协会,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助力企业解决难题。成立临夏山东商会、山东临夏商会、济临企业家联络群、电商联盟等一批企业服务平台,有效消弭信息壁垒,降低企业合作门槛,催化产业发展进程。
如何留住“凤凰”,并产生效益?临夏州在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保障落地企业权益中,全面落实地级领导包抓制,州上主要领导和其他相关地级领导,根据企业规模、产业分类和分管领域进行包抓,及时协调解决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推动项目迅速落地生根,发挥效益;优化完善《临夏州招商引资工作运行机制》。同时,州县设立项目代办中心,开设招商监督服务热线,探索开通济临企业注册跨省通办等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创新探索“东部企业+临夏资源”“东部研发+临夏制造”“东部总部+临夏基地”“东部市场+临夏产品”的“四+”模式,为进一步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进行创新实践。
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实现了快速集约化发展。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运作模式,积极引导济南资金、人才、市场、科技等优势资源与临夏的优势和特色相结合,共建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区。积极引导农户把手中能变的资源、资产、资金投向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形成以农户为主体、股权为纽带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产业工人和致富带头人转变,让群众受益。
东乡县、广河县把东西协作“一县一园”建设与创建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结合起来,一体创建概算总投资分别为21亿元和18亿元的集繁育、屠宰、加工、饲草、销售、品牌、技术等全链条循环发展产业园区。永靖天桥联合实施的总投资5655万元的东西协作示范园,年产优质果蔬840吨,产值2800多万元,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建成、当年收益、当年分红。
像这样充分发挥产业园区桥梁纽带作用,快速形成带动农户增收的良性运营机制,全面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东西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先行区。
如何让临夏土特产成为济南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济临两地把消费帮扶纳入临夏州产业体系,着力补齐物流、品牌、渠道、终端、市场认可度等短板,优选791种土特产品,编印成《临夏州特色农产品及企业推介名录》,建立起涵盖两地近240家种养加、物流、商贸、金融企业和商务部门的济南临夏东西部协作企业家联络平台,形成协作互促、相对完整的消费帮扶和产业服务生态服务体系。
特别是出台消费、物流奖补政策,开通直达专线后,让临夏消费帮扶APP嵌入齐鲁工惠APP,使临夏农特产品进入济南政府储备肉菜名录,与山东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日供200-300吨的蔬菜保供协议。另外,在济南各区设立临夏农特产品济南仓和专馆、专区15个,落地临夏籍餐饮门店1400多家,临夏从业人员达到2500多人。去年,联合举办临夏特色农产品济南展销周,累计完成消费帮扶超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