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文化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讨会在兰召开,与会专家惊叹—— 连城鲁土司文化旧址价值连城
7月1日至2日,由永登县委、县政府和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土司文化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与会专家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罗康隆教授在学术点评时惊叹:“连城鲁土司文化旧址价值连城!”
鲁土司衙门旧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土司衙门,是我国极个别与北京城具有同构关系的聚落,是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牢固凝聚的重要产物和见证。
永登县本着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深度挖掘整理,提速保护开发,加快鲁土司大景区建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兰西城市群热门旅游目的地。本次研讨会对研究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对挖掘土司文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此次研讨会,实现了汇聚研究成果,密切交流沟通,激荡灵感探源,积极建言献策的效果。
7月1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40多名专家、学者和教授来到鲁土司衙门进行了参观,大家详细了解了鲁土司衙门的发展历史、建筑构造和文物历史,仔细询问了鲁土司衙门的相关历史轨迹,并对这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大加赞赏。同时现场专家和学者们提出一些有效保护鲁土司衙门的建议和文物保护的意见。“参观了鲁土司衙门后,发现这里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显现了永登以及西北历史过程中民族交融的亮点,历史研究价值很高。为系统研究鲁土司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对系统整合梳理鲁土司衙门有了可靠的依据。”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海飞教授说,永登当地也有许多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探索鲁土司衙门,但一直没有显现出来,通过这次研讨会,将为鲁土司衙门的系统完善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依据。随后,学者专家和教授们还参观了永登县博物馆、大佛寺和水墨丹霞。
7月2日上午,“土司文化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讨会在兰州饭店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全国各地的嘉宾学者、永登县各级部门以及兰州大学师生二百余人参加。首先播放了纪录片《鲁土司衙门》。在随后的主旨发言环节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所、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青海民族大学和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六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李大龙研究员以“大一统”视域下的土司制度为主题进行发言,并提出土司制度虽然出现较晚,但其源自于“大一统”体制下的“因俗而治”。赵现海研究员就永登鲁土司与明朝边疆治理的理念问题进行发言。韩扬研究员从鲁土司衙门的展示利用角度谈了建筑遗产保护的要义。马成俊教授就石榴籽的隐喻与象征发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思考。张亚辉教授的发言主题围绕土司制度与边疆和平展开,主要论述了卓尼传统政治组织及其转型机制。杨红伟教授在发言中辨析了明代西南西北土司隶属的内在逻辑。
下午的分论坛中,大家围绕土司历史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土司文化遗产、土司文化研究与发展等议题开展。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罗康隆教授在学术点评时动情惊叹:“连城鲁土司文化旧址价值连城!在上一轮中国土司文化旧址打包申请联合国非物质之文化遗址时,南方某省入选的土司文化连一点现实遗存都没有,只是在文献中挖掘出了相关的价值。鲁土司衙门旧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土司衙门,是我国极个别与北京城具有同构关系的聚落,未能入选实在遗憾!接下来的挖掘和保护工作要下更大的力气,想更多的办法。”
本次研讨会深入讨论了包括“大一统”国家治理视域下西北土司制度研究、土司历史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鲁土司衙门建筑与文化艺术遗产资源开发研究、文旅融合发展与示范景区建设研究等在内的诸多问题。与会学者通过多学科、全方位的学术研究,深刻阐述了土司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深入研究的重大意义。参会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要更加重视西北土司历史的基础研究,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面促进当地文化和经济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世昌 葛 强
责任编辑:张军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