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区激发新动能 招商引资实现大跨越 ——红古区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07-04 09:36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今年红古区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省招商引资会议精神,紧扣区党代会发展目标,坚定实施“一城五支撑”发展战略,以招商引资“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为契机,以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产业转型,提升城乡品质的进程中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地推动了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及全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红古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动能转换的主引擎,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四强”行动为抓手,紧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科学制定招商引资规划,统筹谋划招商引资攻坚活动,创新工作方式,打造高效、快捷的招商工作平台和信息平台。通过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开花、结果,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如今,工业强区的步伐从这里迈进,产业转移的经验在这里诞生,循环经济的主旋律在这里唱响!地处兰西城市群黄金节点的红古,正满怀信心地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聚焦招大引强  育能新兴产业

经济增长,项目是龙头。红古区紧扣国家《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围绕当地经济发展优势,在深度对接上做文章、谋思路,靶向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围绕“两新一重”、工业技改、清洁能源等领域,建立重大项目滚动储备库,全力以赴启动国家电投光伏发电基地、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示范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十大生态产业等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以国家级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五大政策平台为载体,紧盯国家投资导向和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趋势,聚焦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强链补链,在高端炭素、有色冶金、生物医药、铝精深加工、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谋划储备、争取引进一批“三新一高”产业项目。

深度挖掘我区资源优势,招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高端炭素等一系列工业主导产业项目,紧盯“三个500强”、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细分领域小巨人等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企业开展招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红古区精心构建精准、专业、现代招商体系,努力做到“三个提能升级”,全力推动招商实现新突破。积极思考招商新思路、谋划如何“走出去、请进来”进行精准靶向产业链招商。以“强链、延链、补链”为抓手,围绕产业链缺失环节,引进兰州铝业、窑街煤电、宝方炭材、蓝天玻璃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协调沟通红古区商协会及工企危服、兴盛源等驻区大企业,与企业联合赴外考察、洽谈对接,做好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人脉招商。

此外,红古区还对近两年以来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再次分类梳理,研判甄别重点29个在谈项目信息,做好项目储备转换。对于28个重点线索和推进项目,持续加大跟踪对接力度,以最优的服务环境,快速促成项目转化落地,为实现全年经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用活用足《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市县新引进企业缴纳增值税升级分享的15%部分全留县区政策,大力实施百亿园区招商、招大引强和承接产业转移三大突破行动,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思路、方式、层次、规模和成效,持续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产业龙头项目。通过强化园区示范带动,全力实施工业集聚转型,牢固树立“项目不落地、一切都是空”的意识,在具体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强化质量效益导向,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了项目招引见效果,项目推进见效率,项目达产见效益的新成效。截至目前,第28届兰洽会全区共签约项目14个,投资总额50.34亿元,已100%开工,建成项目7个,累计到位资金21.07亿元,资金到位率41.86%。从项目签约总额、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四项指标看,我区兰洽会项目推进工作也都位于全市前列。

立足工业强区  聚集制造集群

近年来,红古区以强工业作为全区发展的主旋律,坚持把“强工业”作为主攻方向,在招商引资中围绕“三个转型”、打造“三个集群”,着力推进“五大特色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三大产业”,积极引导主导产业精细化、终端化、循环化发展,推动工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条数字化。

在载体打造方面,按照“一县一园区、一区一主导产业”模式,推进要素向园区集约、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盯紧抓实27个重点推进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的良好发展格局。在稳步推进经济区红古园区扩区增容,持续完善“七通一平”建设,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的过程中,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先后建成达产宝方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方大炭素高压浸渍等18个扩规延链项目,加快实施甘肃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年产5万吨再生铝项目等提产扩能项目,落地建设年产20万吨工业铝合金圆锭项目、年注电解质充300KvAh电池项目等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在发展转型方面,围绕煤基循环、高端炭素、装备制造、城市矿产等产业布局创新链,引进上海建发废钢综合利用、尚利得新型建料等项目落地,持续推动窑煤、方大、兰铝等重点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做实现代物流,加快实施北环路公交枢纽站、伊利乳业西北仓等项目,全力打造兰西通道物流集散地和中转站。做强文旅产业,推进川海智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等项目,继续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机制,引导辖区企业运用新技术,实现工艺创新和产品更新,实现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增长。落实“四梁八柱”工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重点推进了甘肃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二期、源网荷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项目等一批带动性项目,为强工业稳增长添加了发展新动能。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红古区坚持存量优化与增量扩张并举,加快构建主导产业清晰、比较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转型发展样板。在推动工业提质扩量中精准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做大做强高端炭素、有色冶金等“七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清洁能源、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百亿级工业园区。坚持做大做强高端炭素产业链,聚力炭素材料精深加工制造,促进炭素产业向新型高端化转型;以发展煤电化、现代精细煤化工产业为重点,促进煤炭产业向多元结构综合利用转变;延伸打造有色冶金产业链,做大做优高端铝制产品,促进电解铝产业向精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创新拓展生物科技产业链,围绕发展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产业,打造西部重要生物特色制品产业基地;继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树立“本地特色牌”,全面梳理产业链项目,建立完善重点招商项目库。先后与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陕煤集团、浙江工企危服环保集团、陕西西交康桥教育科技集团、金风科技等百余家企业对接洽谈了源网荷储、节能环保、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全面推介红古,深入洽谈合作路径。

环境突破攻坚  服务优化提升

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中,红古区积极倡导一切为项目让路、向项目看齐的项目意识。制定实施《红古区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实施方案》,针对六大行业主管部门,坚持“抓产业必须抓招商、管行业必须管招商”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自身优势,围绕工作职能和主管产业,成立产业招商专班,细化编制产业招商图谱,协同推进产业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摸清梳理辖区矿产、原材料、成熟土地等优势资源和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楼宇等“三闲”资源,形成招商资源清单。紧盯头部企业,建立“三个500强”企业清单、重点商协会清单以及各产业链细分领域目标企业清单;根据国家、省市、县区、园区现有产业政策,编制招商引资政策清单。利用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方案、政策清单等资料,编制招商引资工作汇编,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持续加大建设项目力度,健全完善了前期攻坚、团队服务、清单工作机制和领导包抓责任制,组建了高水平项目专班,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

对于投资新建项目,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实行“一站式”审批,“项目终身服务制”、“县级领导包抓”等措施;重大项目工程建立项目团队,实现项目快速签约落地、快速建设投产;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企业投资所需的水、电、气、热、运输、通讯条件等优先安排,并按最低收费标准执行。推行招商引资项目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办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搞好全程服务,努力做到符合条件的立即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和高效优质服务,保证项目顺利启动,早日投产见效。严格落实项目管理团队、包抓责任制,发挥科能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平台优势,拓展多元融资渠道,推动区医疗服务中心、山台地道路等PPP项目顺利实施。畅通区域交通脉络,加快实施京藏高速海石湾收费站连接道路改扩建项目。同时,推动“双随机、一公开”、重点监管与信用监管相融合,对接省上“互联网+监管”系统,实现与国家系统上下联通,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规范各类收费行为,积极稳妥处理好历史欠费问题。持续优化水电暖等公用事业服务,推广税收优惠“项目管家”“不来即享”等个性化精准服务。坚持问题导向,稳步推进营商环境评价工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跨层级联动、跨部门协同,巩固拓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办代办等改革成果,推动落实不来即享、非禁即入等各项惠企政策落地,高水平优化政务服务,全面实现项目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加快项目落地审批速度,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红古样本。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140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以上;深度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大格局。积极落实《共建区域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民和—红古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程。同时,积极对接兰州国际陆港、新区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推动驻区优质企业走出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焦聚关键环节,持续营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通过建立政府诚信履约机制、政府失信责任追究机制和责任倒查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信用监管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金融信贷重点领域失信专项治理。加强评估督导,重点整治行政效能不高、营商环境不优,特别是对申请复产复工的企业和新项目落地人为设置审批障碍等突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落实不力、问题较多的部门严肃问责。此外,还先后主动承接京津冀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引进了宝方炭材、工企危服、明阳集团等一批实力型企业落户红古,一个个重大项目在红古落地开花,成为红古重振兰州制造新发展增长极。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