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态美 保护母亲河 红古区加快构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带

2023-08-31 12:48

对于甘肃省红古区和青海省民和县来说,湟水河、大通河可是造福两地的母亲河。这两条河不仅是黄河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还具有水源涵养的重要生态功能,更是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建设的生态安全基础。

今年以来,红古区立足打造两河流域生态秀美品质之城的目标,以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坚决扛起“先发力、带好头”使命担当,扎实推进湟水河—大通河交汇水系生态修复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以及湟水河、大通河等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构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带。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打造黄河“生态福道”

日前,记者在湟水河与大通河交汇处看到,两河交汇后的水流,不断冲击着一侧的河堤。微风吹过时,河面上泛起层层涟漪。“两河交汇产生的庞大冲击力,会导致这个弯道的水土逐渐流失,如果不及时修复治理,将会影响整条河流的行洪安全。”红古区水务局副局长杨刚坦言。

杨刚介绍说,近年来,红古区重点组织实施湟水河—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深入开展生态基底修复,用生态护岸的提升和边坡治理来保障湟水河与大通河的防洪安全。记者注意到,新建的河岸护坡已全部覆盖了格宾石笼,这种生态石笼网结构牢固、具有着超高的耐腐蚀性,使用寿命长,可有效加固河岸、防洪导流,是一项具有针对性的河道生态治理措施。

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红古区通过全面落实“十四五”实施方案确定的重大任务、重要举措、重大工程及各项《规划》,扎实推动政策规划体系落实落地,加快实施重点任务清单、重要政策清单、重大工程清单。加大普法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加强与黄河流域兄弟省份的交流合作,切实提高黄河治理法治化水平,共同唱好“黄河大合唱”。

建立跨界联控机制 涉水企业在线实时监管

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红古区坚持把源头治理作为第一重点,把环境改善作为第一保障,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持续加强辖区涉水企业的监管。目前辖区6家重点企业均实现了排放在线实时监测,方大炭素、兰州铝业等企业废水实现循环利用,极大减少了废水排放量。

红古区通过深入开展园区污染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加强水环境污染管控和风险防范,加大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力度。统筹推进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建立健全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有效预防和应对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开展黄河流域涉水问题排查,严格规范黄河流域各类公园建设,深入摸排黄河流域各类公园底数,建立清单台账。通过黄河流域“造湖大跃进”、支流“毛细血管”污染等重点问题整改“回头看”,持续巩固提升整改效果。

打造跨省旅游线路 建设和美乡村

生态治理修复不仅是地方政府坚决扛起“先发力、带好头”使命担当的具体体现,更是造福当地群众,从优质水资源中受益的务实之举。因为此举不仅有效保障了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的生态安全,还明显改善了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红古区通过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原则,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建立现代化水资源管理制度,深挖工农业节水潜力,建设节水型社会,着力推动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通过实施“旅游+”“+旅游”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乡村田园游、生态观光游和工农业研学游,推动全域、全季、全产业链旅游。同时,推进与民和县、永登县等九县区在河湟文化、旅游路线、景区建设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打造跨省旅游精品路线,建立推广九县区旅游发展新模式。

黄河宁,天下安。红古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切实扛牢源头责任、强化干流担当,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奋力写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通讯员 钟铭宝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