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无效社交 并非薄情寡义 这届年轻人对“份子钱”说不

2023-12-13 08:20 记者 周靖博

拒绝无效社交 并非薄情寡义

这届年轻人对“份子钱”说不

年关将近,伴随着即将越来越多的拜年、喜事等人情往来,“份子钱”成为备受年轻人关注的话题。但他们对“份子钱”的看法不一,有人感叹“一个月工资不够过年参加婚礼的份子钱”,有人因“对方收过份子钱却不回礼”而烦恼,也有不少年轻人开始对不合理的份子钱说“不”。拒绝无效社交,他们提出一些新观念、新做法,比如送出手做礼物表达心意,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选择。

年轻人:“苦随礼份子钱久矣”

“一过年我就发愁,眼看着身边的朋友、同事一个个迈入婚姻殿堂,我自己又没有结婚的打算。交情不远不近的人发来请柬,这样的‘红色炸弹’压力真的特别大,一个春节随礼钱就要2000到3000元,特别头疼。”32岁未婚青年小岳诉说着“份子钱”对他造成的困扰。

记者从身边朋友了解到,抱有小岳这样想法的不在少数。“最怕发来两个字‘在吗?’很多时候都吓得我不敢回复。”“最怕的就是假期前后待婚朋友突然地寒暄。”“已经失联好久的朋友或同学突然发微信或者加好友,寒暄几句后直接发来了婚礼的邀请函。”“有一种被当街打劫的感觉”……针对“份子钱”调查,受访年轻人表示自己“苦份子久矣”。

当今的“份子钱”,是被人际关系和情感绑架的“付费社交”,是各个年龄段难以跨过的社交消费门槛。大学老师王宝成这样感慨,他说,“份子钱”这一习俗起源于农耕社会,最初并不流行直接赠予钱财,也并非人情债,初衷带着好意的接济与祝福。份子可以是一块布料,可以是日用品,也可以是食物,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的“支援”。这一现象与我们的文化息息相关,本质是众筹,其中也隐含一种互助的关系。

近年来,兰州市场“份子钱”也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而稳步提高。前些年的100元、200元已经有些“拿不出手”。短短二三十年,“份子钱”便翻了几十倍。是否随“份子钱”、随多少“份子钱”,成为当代人衡量及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判断。有时为了讨个好彩头,随礼者也会送出666元、888元、520、1314元等数额的红包。红包里的现金仿佛成为了感情到位的物质体现。

不但“份子钱”数量水涨船高,名目也越来越多,如买车宴、乔迁宴、满月礼、升学礼、升职宴、红白事、孩子生日等越来越多的随礼场景,让收入有限的年轻人疲于应对。

观点:不随礼不等于薄情寡义

随着传统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份子钱”有了不同的理解与态度。现如今,年轻人大多远离家乡,在朋友和亲密关系的选择上更加追求自由。“份子钱”水涨船高,但“份子钱”包含的情谊却在逐渐贬值。有的“份子钱”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甚至功利性,成为工资的“收割机”。

静宁远嫁兰州的医生小杜,最近和她妈妈因为份子钱起了争执。“村上的五奶奶去世了,父母已经搭了礼,可是按照村上的规矩嫁出去的女儿算是‘泼出去的水’成了新的一户人,也要按标准随礼100元,钱虽然不多但我坚持不随礼。不想让几十年没见过的远亲成为自己钱包的‘收割机’。”小杜这样说。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情感打劫”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份子钱”说不。有的人和朋友约定“互免”,有的人对“请帖刺客”置之不理,有的人对别人的邀约委婉拒绝,有的人开始举办不需要随礼的婚礼。

温州小伙周乐耀在东部经营着皮鞋生意,今年过年他在兰州选择办一场不收礼金的婚礼。“婚礼主仪式在温州,我们在兰的朋友就在兰州吃一顿答谢宴,谢绝收礼。大家没有心理压力我觉得挺好,不欠大家人情心里都轻松。”周乐耀说。

来自庆阳的29岁媒体从业者马学龙尚未结婚。他保守估算,工作6年来,自己花出去的份子钱已经近两万元。“以前我脸皮比较薄,同学、朋友发来婚礼邀请,不去会觉得不太好意思。哪个月参加婚礼次数多了,哪个月就省吃俭用一些。”小马说。但今年小马下了决心对份子钱说“不”。远亲直接拒绝,给亲近的朋友送去自己创作的短视频、微电影等礼物,也得到了朋友的认可。“不随礼不等于薄情寡义,我想让‘份子钱’回归祝福与互助的本意,一段三五分钟的小视频我觉得比300元礼金更能体现我的心意。”小马说。

采访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希望大家不要拘泥、纠结于所谓的“人情”“面子”,可以适当创新礼尚往来的形式,这样不会因经济窘迫而困苦,也不会为如何还礼而焦虑。更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媒体能加强对随礼现象移风易俗的宣传,让年轻人不因“礼来礼往”而烦恼。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