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去年建成高标准农田7.91万亩
2023年,兰州市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市委“1139”工作部署,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导向,通过抢抓“四强”行动发展机遇,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活力增强、农民稳定增收,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全市粮食产量稳中略增,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8.9万亩,预计产量达到31.08万吨。市农业农村部门制定《2023年全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与县区签订《粮食生产安全目标责任书》,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到村、到人、到地块。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高标准农田7.91万亩、整治撂荒地17.5万亩。
我市坚持规划引领乡村振兴,保持主要政策总体稳定,使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我市通过着力加大防返贫监测帮扶力度,全面推广“一键报贫”系统,新识别279户1081人,1314户4607人监测对象户均落实帮扶措施4.1项,风险消除772户,风险消除率58.8%。切实加大多方协作帮扶力度,全面强化考核评估和省级督查调研、暗访督查、国家媒体暗访反馈问题整改,高质量完成9个大类24个方面的问题整改。
我市始终树牢“项目为王、招大引强”理念,凝练包装重大项目84个、总投资279.28亿元,2023年度计划投资85.71亿元,已开工32个。实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7个,完成投资28.1亿元。同时,全面贯彻落实强省会行动和全市双进会议精神,着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招商引资,落实农产品加工企业“80”任务,全市特色产业全面发展。持续提升农业品牌价值,加大产销有效衔接,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农业展会17次,举办农产品及品牌专场推介会1次,通过新媒体宣传“甘味”农产品15次。
我市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印发《关于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方案》,成功创建7个省级、30个市级和美乡村。农村户用厕所普及率达到89%,全市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尾菜处理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87.1%、76.5%、85.4%、89.2%。
1月3日,兰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天泉说,农业是第一产业,是事关民生的基础产业。2024年,我们要以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认真谋划务实高效的载体抓手和政策举措,通过加快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推动“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做好“三农”文章,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张天泉表示,我们要围绕“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聚焦富民强村,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大力推广“一键报贫”系统,及早发现风险群体,做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大力推进“万企兴万村”兰州行动,强化部门沟通衔接,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压紧压实部门、县区有效衔接责任。持续发挥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优势,进一步增强脱贫户内生动力,确保5年过渡期内“两大战略”有效衔接。
同时,启动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聚焦“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理念,以产业布局基地化、园区化、集群化和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融合化为目标,大力实施种植业提质增效、畜牧业提质增效、加工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旅游业提质增效“五大”行动,以促进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在此过程中,我市将加快建设榆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永登县和红古区创建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文创农业等新业态,持续构建“6+N”产业发展体系,力争2024年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70亿元。
在此基础上,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和农业改革。以“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为统揽,农村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三边三线”村庄为重点,全面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八改”工程等重点任务,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国家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大力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确保2024年底集体经济村均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持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合作社联结小农户占比达到37%以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