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师:用心施展“指间医术”让尘封瑰宝重焕青春

2024-02-28 08:00

扫码看视频

古籍作为文化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和文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重要的使命,古籍修复工作需要古籍修复师施展精妙的“指间医术”让古籍遗珍重焕青春,让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长存。

用耐心弥补

文化瑰宝永存于世

“古籍修复在以前叫修书匠,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作为一个古籍修复师不仅仅要会修书,还要掌握包括版本学、校刊、化学、历史等与之相关联的知识,有的时候甚至还要做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已经从事了8年古籍修复的康丽萍告诉记者:“古籍修复的步骤是非常繁复的,每一本古籍的病症不一样,纸张情况也不一样,想要做好,是一辈子的事。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会觉得这个行业很枯燥很无聊,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热爱,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手让更多的古籍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让我们中国这些文化瑰宝永存于世。”

谈到作为一名古籍修复师最重要的是什么,康丽萍说:“古籍修复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是耐心。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和‘虫洞’打交道,补‘虫洞’是极考验心态的一项工艺,一页纸上少则二三十个,多则四五十个的‘虫洞’,需要一个个去补,有的时候补一天,闭上眼睛的时候觉得眼睛前有好多小洞。这是一个极度考验耐心的过程,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从自我出发

让更多人了解古籍修复

某书APP上有一个叫做“羊肉哥哥”的账号,里面记录着一个在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的“00”后古籍修复师王女女工作的日常。她毕业于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古籍修复有一年多的时间。她说:“我最早接触古籍修复是因为学校开了这门选修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喜欢上了这份职业。其实我是那种大大咧咧、毛毛躁躁、没耐心的那种性格,但是从事这个行业之后,也变得有耐心了,只要我还在这里工作,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在聊到为什么会选择用短视频的形式记录自己工作的点点滴滴时,她告诉记者,作为一个“00”后,平时也喜欢用视频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最初拍VLOG单纯是为了记录,后来慢慢变成希望通过这些视频让更多人知道古籍修复师这个行业。目前已经和甘肃省图书馆的抖音号共创了作品,今后会继续坚持下去,下一步也会尝试在视频中加一些古籍修复的科普知识进去,用自己的方式宣传古籍修复师这个行业。

传承并弘扬

不断壮大古籍修复师队伍

据康丽萍介绍,最开始统计的时候,全国的古籍修复师不足100人,经过国家的各种培训班或者师带徒的模式,全国目前有古籍修复师1000人左右。

“其实培养一名合格的古籍修复师是需要花大量时间的,我们在进行古籍修复师培养的时候一般是通过集中培养或者设立传习所,以传统的师带徒的形式,一代代传承古籍修复技艺,而且古籍修复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无法用机器来代替人工。我们的导师师有宽先生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期古籍修复师的培训班,也是我们传习所的导师。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后,甘肃省图书馆也积极响应号召,在2009年正式成立了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开始了古籍修复及传承工作。目前已承办5期全国古籍修复技艺培训班,举办3期全省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同时在兰州大学图书馆、天水市图书馆等八家单位设立了传习点,并与省内高校联合建立培训基地,促进馆校联合办学的发展。”康丽萍说。

修复一本古籍,就好似是与先贤的一次对话。通过一代代古籍修复师接续传承精湛技艺的过程中,那些尘封千年的古籍一定会慢慢展现出它原本的模样,为中华文明贡献更加华彩的篇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璇 石雨涵 李沛珂 实习生 佘乐乐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