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重症救治床位由420张扩容至1649张
信息兰州网消息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获悉,2023年,我市争取各类资金5.09亿元,招商签约项目4个4.88亿元(到位3.39亿元),如期建成运营市口腔、市中医两家医院新院区,圆满完成县区重症救治能力提升项目,积极争取800万实施完成市二院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全市重症救治床位由420张扩容至1649张,统筹推进19个县级项目,新改建村卫生室30个,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坚实。
聚焦人才学科提能力
我市深入实施“三个一批”人才计划,2023年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引才689人,建立甘肃籍名医专家库,首次开展“上海名医专家金城行”。选树省级卫生健康骨干人才(青年人才)18人,入选国务院特贴1人、省领军人才陇原青年英才等人才25人,安置定向医学生37名,9项科研项目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均首创历史新高。市二院“感染性疾病科”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了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零”突破,做强优势专科、扶持薄弱专科,累计建成省级重点专科15个、市级38个,打造布局合理、水平较高、优势突出的专科群,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充足。
聚焦体系建设补短板
按照“优市级、强县域、活乡社、稳村组”思路,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成互联网医院2家,4家三级医院实现出入院床旁结算和线上药品派送服务,增设呼吸内科等市级医疗质控中心22个,质控管理实现标准化。县域临床服务中心、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和县域医学中心基本达标,二级以上医院百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全面实现,远程会诊系统基本实现全覆盖,患者就医满意度稳步提升,率先出台《兰州市建立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实施方案》,探索实施总额付费。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3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同比增加83%,累计达66家,建成社区医院2家。加快分级诊疗改革,大力推行首诊负责制。投资180万元建成基层特色科室5个,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聚焦中医中药抓传承
我市出台《兰州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2023年,投资254万建成省级中医特色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8个、旗舰中医馆4个。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全覆盖,中医药“医康养”进社区服务54.9万人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及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严格落实中医药产业链链长制责任,规模以上现代中药制造企业1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2.98亿元,同比增长16.03%;中药材及中成药出口额1.61亿元,签约项目13个、37.63亿元(到位6.2亿元),高质量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聚焦全民健康提水平
我市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实施方案》《兰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细则》,2023年,城关区成功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4家,创建省级规范化老年医学科5个,省级乡镇(社区)医养结合示范机构2家、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机构1家,打响擦亮了兰州医养结合特色牌。全市建立托育机构196家,托位10333个,同比增加6716个、增幅185.68%,千人口托位达2.53个。妇幼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各项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扎实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患者就医满意度稳步提升,2023年医疗服务满意度达86.81分,首次超越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鲜亮。
聚焦疾病预防优结构
我市稳步推进疾控机构改革,市区两级疾控局全部挂牌组建,选定23家医疗机构实行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选派专(兼)职疾控监督员60名。有力有序应对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较短时间内实现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多病同防机制不断健全。坚决扛牢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应急指挥系统、联防联控体系保持常态化运转。科学精准落实新冠“乙类乙管”防控措施,持续强化全市重点机构健康监测、日常防护、环境消毒等防控措施。加强部门信息通报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疾控核心能力明显提升。持续强化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我市结核病防治各项核心指标完成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艾滋病疫情持续保持在低流行状态,高质量发展保障更加有力。
此外,我市医院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多项疑难手术、诊疗技术实现新突破。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扎实开展,主动上缴不当所得有了阶段性成效。高标准举行“兰西区域联动卫生应急综合演练”,高效能保障兰马、兰洽会等70余项重大卫生应急任务,统筹抓好医疗机构、供水单位、公共场所等行业监督,实施行政处罚497件、罚款217.86万元,高质量发展效能更加显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