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提升服务效能 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为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的引领作用和带动效应,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市委“1139”工作部署,积极构建具有兰州特色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路径,在政策引领、资金扶持、孵化培育上精准发力,坚持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创新生态与精准培育并重,持续夯实企业培育基础,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市高企培育工作总体保持快速向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底,兰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到954家,较上年797家增长19.7%,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9%,占全省总量的45.1%;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422家较上年244家,增长72.9%,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1.0%,占全省总量的30.0%;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71家,较上年859家增长36.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2.1%,占全省总量的32.1%。
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和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领域。其中,高技术服务企业最多,共285家,其次是电子信息企业,共265家。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节能、航空航天领域也均有分布,共404家。
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营业收入小于2000万(含)的小微企业数量较多,共计608家,占比63.7%;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至5000万元(含)的企业,共计142家,占比14.9%;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至1亿元(含)的企业,共计78家,占比8.2%;营业收入在1亿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共计44家,占比4.6%;营业收入在2亿元至4亿元的企业,共计31家,占比3.3%;营业收入在4亿元以上的企业,共计51家,占比5.3%。
部门合力上下联动
全力提升培育能量
为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攻坚行动,我市健全机制,压实责任。一是成立工作专班,定期组织召开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专题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二是依托干部包抓联企业行动,定期走访了解企业创新研发情况,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建立重点培育企业对口联系机制。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建立以各县区政府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责任单位、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为实施单位的高企申报认定工作体系,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纳入“强科技”工作考核范畴,并将高企申报认定情况作为各县区“亮牌考核”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解任务,强化服务,市科技局制定印发了《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实施方案》,将省科技厅下达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区;对到期需复审的高企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项清单”予以重点推进;制定《兰州市梯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方案(2024-2027年)》,打造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格局;践行“科技店小二”式服务,积极对接、“蹲点”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指导力度,同时凝练发掘后备企业,鼓励督促符合条件企业积极申报高企,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长链。
当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仍面临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产业集聚度不高、规模偏小,上下游产业的关联度不强,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不够;企业属地划分不够清晰,企业按照注册地、申报端口、税收所在地、服务部门等属地划分标准存在不一致等问题。
因地制宜,我市将全面深化政府与科研“新四军”合作,强化与省科技厅联动协同,加大对省外高新技术企业、“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拓增量”;强化协同服务与精准辅导,对重点目标企业蹲点服务,加强宣传培训和精准辅导,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做好科技服务保障;落实常态化通报制度,结合包抓联、下沉帮扶工作,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梯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作为“亮牌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政府重点工作评价体系,确保完成2024年度全市高企梯次培育目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静 通讯员 王雪姣